官网
2021年6月7日,“新形势·新平台·新机遇——国际电视合作论坛”在第27届上海电视节举办,该论坛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指导,上海电视节主办。来自中外的节目制作机构、发行机构及海外播出机构代表,聚焦新形势下国际合作新机遇,探索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新方式。国家广电总局国际合作司司长闫成胜出席论坛并致辞。论坛发布了第一届中国-俄罗斯网络短视频大赛,并举行多语种精品视听节目出海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
论坛开始之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司长闫成胜致欢迎辞。他表示,近年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在内容建设、渠道建设、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国际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有较大提高,但也要认识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任务还很繁重,需要我们时刻牢记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职责使命,以我们的开放、自信、谦逊、谦和,通过有品质、有温度、有情怀的视听产品向世界传播,让国际社会了解认识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
疫情给国内的电视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但同时也为国内优秀影视内容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东方明珠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上海尚世影业有限公司、上海五岸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鱼洁就带来了他们的成功案例。2020年9月29日,距离中国抗疫攻坚战胜利仅过去几个月,抗疫题材时代报告剧《在一起》就实现了在国内播出。对于出品方之一的尚世影业而言,他们更进一步的目标是把这部剧同步推向海外市场,通过出品方团队的共同努力,该剧终于在十余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平台同步上线,并陆续在国际节展举办专题展映,这在当时的形势下,具有格外深远意义。
此外,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制作的一批抗疫主题节目,通过五岸传播的持续输出,在东南亚、欧洲、北美以及南美市场都取得了不俗的表现。鱼洁认为,成功的国际发行,不只是简单地输出文化产品,而是要向世界传播中国正能量,为全球范围的人们带去更多的希望和信心。
经过这一年多来的探索,鱼洁总结出了逆风远航的“三字经”——“专”指的是在海外平台上开设专属频道、品牌专区、专题展映,推动国产影视剧内容在全球互联网的传播;“云”则是以云展览、云交易、云推广为核心,完成由线下到线上的转型;“创”对准的是“译制”和“模式”,比如纪录片《东京审判》就通过多语种译制,助推了其在海外多个国家的发行,而综艺节目《我们的歌》德语版更是以模式授权的方式完成出口,让国产综艺实现了从“买家”向“卖家”的华丽转身。
作为知名的纪实品牌,国家地理频道在中国故事的选择、讲述和传播上也一直孜孜不倦。华特迪士尼(中国)有限公司媒体及原创内容总经理戴骅表示,在过去10多年间,国家地理频道和国内合作伙伴一起拍摄制作了近200小时的中国主题内容。
戴骅还特别分享了聚焦中国脱贫攻坚的纪录片《做客中国》的创作历程,“这是第一部中外联合制作、外国人共情体验、聚焦精准扶贫的合拍片,以国际视角解读中国乡村的变化。这里有一个我们常用的创作技巧,用外国讲述人亲身体验的视角,甚至与当地人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方式,增强故事在海外的传播力和说服力。”
国家地理频道于2016年开办的《华彩中国》栏目是迄今为止国际媒体集团唯一覆盖全球的中国内容专区,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亿收视家庭可以在固定的时段收看到中国主题纪录片,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窗口。他说,“通过内容的生产和传播,我们希望加深中外的沟通与理解,唤起大家对赖以生存的地球的责任感、激发每个人的好奇心,给予前行的勇气和力量,讲述中国发生的最新鲜故事。”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一直把国际传播作为集团发展的重要战略。江苏广电国际事务部主任兼国际频道总监、江苏广电国际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仇园园,则分享了综艺节目《非诚勿扰》成功出海的经验。在节目海外发行之前,通过市场调查,他们了解到《非诚勿扰》这档节目于澳洲本土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为了缩短这样的差异,我们专门和西悉尼大学的韩静老师以及翻译和字幕制作团队合作,成功把《非诚勿扰》大量的旁白用澳洲本土文化进行诠释和文化解码,因此当地观众通过节目也了解了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年轻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仇园园表示,江苏广电非常注重中国创意在海外本土化的传播,尤其是原创节目模式的研发和输出。2018年,江苏卫视黄金档原创节目《超凡魔术师》的模式成功输入越南并制作了当地版本,“这是中国原创综艺节目模式首次通过自主发行渠道成功落地的案例,标志着中国综艺节目海外本土化的重大突破。”
除此之外,江苏广电也探索出了一条国际合作合拍的新路径,获得美国艾美奖的中美合拍纪录片《南京之殇》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这部作品被译配成17种语言在北美、欧洲、亚洲、非洲的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
Discovery探索传媒集团副总裁、东亚及东南亚区内容总编魏克然,则分享了探索传媒集团旗下各平台在中国内容创作的独特方法。“之前很多国际产品的制作模式都是空降式的,海外团队空降到中国,在中国进行节目的创作,在全球进行播放,之前可能行得通,现在如果要吸引当地的观众,这种模式就不行了。我们要和本地的合作伙伴进行紧密的合作,进行调研,进行内容制作。中国的市场现在快速的成熟起来,而且中国正在广泛使用数字化的技术,所以如果我们要吸引中国的受众,必须要更加紧密的跟本地伙伴进行合作,然后挖掘出来优质内容,让本地观众感兴趣。”
他也提到Discovery的优势,“如果跟Discovery进行合作的话,也能够更好吸引中国的年轻观众,因为现在中国年轻观众也非常的全球化、国际化。”他以Discovery和B站合作出品的纪录片《决胜荒野》为例,“这部作品有超过五千多万的播放量,获得了非常高的评价。”
在主旨发言后,现场还举行了圆桌论坛,多位业界嘉宾围绕当下国际传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畅谈各自看法。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节目代理部总经理助理兼海外市场部主任蔡丹翔以电视剧《海上牧云记》为案例,提到了海外发行的难点和解决方法:“70多集的古装电视剧,落地意大利主流的公共电视台黄金时间是非常困难的。通过多轮交流,我们这部剧做成了季播版,并在2020年的圣诞节和2021年的新年跨档期播出,收视的数据非常好,首轮平均收视率达到1.35,同时段收视比以往高出35%。”
世纪优优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福德则表示疫情对其挑战很大,最直接的是无法在国外拍摄,“我们通过科技手段实现了现在拍摄的需求,泰国团队拍摄和制作,部分素材传输到国内,制作真人和景的结合。这是科技带来的机会。”
未来电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世武则认为,最大的挑战是怎样讲好中国故事,“要有适合外国用户、观众收看的内容。”他以电视剧《山海情》举例,“这个相对更中国的主旋律题材,可以形成爆款,在海外流媒体平台上了以后,海外用户评论很多,可能是我们到目前为止评论用户最多的一部剧,这个效果超出了采买时候的预想。最后故事拍出来不但中国观众喜欢,外国观众也可以达到共情。”
智屏时代创始人、中广联合会微视频短片委员会副秘书长熊智辉谈到:“我认为人和人之间,无论是从自然属性还是社会属性的角度,共同点还是大于差异点,所以在海外取得商业成功的作品,绝对不是在国内做得非常差的作品,国内市场好的作品在海外未必有好的效果,但是国内表现差的作品在海外一定没有好市场。”
咪咕视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嵩代表承办方,发布了第一届中俄网络短视频大赛的消息。
该活动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俄罗斯通讯与大众传媒部指导,中国移动咪咕公司与俄罗斯SPB TV联合承办。咪咕视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嵩表示,过去的一年,中国和俄罗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下相互支持,涌现出无数温暖人心的动人故事。在这样的契机下,中国移动咪咕公司与俄罗斯SPB TV合作承办第一届中俄网络短视频大赛,旨在加强两国人民之间,尤其是两国年轻群体之间的文化、传统、技术等方面的交流与深入了解,为中俄文化交流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论坛现场,大赛联合承办方俄罗斯SPB TV CEO Kirill Filippov特地从俄罗斯发来视频表示,一场疫情考验了我们的价值观,让我们可以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世界,活动组织者心中带着特别的使命进行本次合作,目的是为了中俄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两国人民的合作。
他说,采用短视频形式举办这个活动有充分的理由,制作短视频不需要太多专业的预算,对于许多有才华的人来说,这是完美的表达方式。如今发声不再是大工业制作的特权,说不定有些人会把参与本次大赛当作参与短视频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此外,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与华为视频也在现场签署了《多语种精品视听节目出海合作备忘录》,未来双方将利用各自资源及技术优势分工协作,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国电视节目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